理查德·朱维尔的哀歌

人类的思考能力是造物者对这种生物施加的最大祝福。

也是诅咒。

一位朋友说,如果人际关系能够像时间一样可以量化就好了。

时间。

这是世界的第四维度,是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永远无法触及以及改变的概念。时间确实可以量化,从古时候的日晷到如今的各种精准设备,我们可以知道一秒,一分钟,一小时,一天,一年,到一辈子。

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掌控它改变它。即使有很多人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,想要解决外祖母悖论这样的问题,然而时间旅行和TimeMachine仍然只存在于幻想的文学影视作品当中。

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是旁观者,时间才显得如此清晰。

老太太前几天去世了。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在最后进行郑重地告别,直到棺材被重重地合上,这就是一生的完结。

我们怀着再怎样沉痛的哀思也无能为力,这就是人的生老病死,这就是时间的力量。一辈子,就是一辈子。就像一秒就是一秒一样。

古来多少有权势的人想要追求长生不死,从始皇帝到天可汗,明朝炼仙丹的嘉靖……而今,尘归尘土归土。

这就是时间。我们实际上是置身于时间长河之外的,第四维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“可读”而非“可写”的文件。

情感不是,人际关系不是。在人与人的相处中,我们是中间的一环,不可动摇的一部分。置身其中,自然没有办法观其全貌。情感之不可量化,也就可以体谅了。

《理查德·朱维尔的哀歌》讲的是一个以坚守执法人员的正义而自豪的保安,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发现奥林匹克公园有炸弹,疏散群众。被誉为英雄,一时风头无二。而不过短短三天后,他就被FBI列为第一怀疑对象,认为是想要出名而故意放置了炸弹。

而理查德·朱维尔的哀歌最终没有奏响,FBI的探员们没有掌握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据,最终他得以洗清罪名。

理查德·朱维尔在影片中对他的律师沃森·布莱恩特说,“我选择你,是因为只有你没有把我当做五岁小孩,而是当作一个人来看待。”

他肥胖,激进,固执,曾有过不良记录。他一直以自己是一个“执法人员”而自傲,因此曾在高速公路上拦车查酒驾——即使他没有执法许可。然而他纯粹,善良,傻得可爱。即使FBI的探员想给他安上一个不属于他的罪名,他也仍然积极配合他们的调查工作,因为这是他所信仰的“正义”。

这是这部影片给我带来最大感动的地方。

他能有所坚持,哪怕在旁人看来那很傻。

他非常坚定地做自己,哪怕被误解。

前些天在诚品书店,买了一本赵钢老师的摄影作品集《我的大学》。他从高中开始就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摄影行业,他复读了一年,考上了大学,仅仅是想“这样做就对得起父母了”。“然后我就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”。他也确实做了他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获得了成功。这本作品就是最好的写照。
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的生活,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。而当今,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生,是怎么样的呢?这群00后的大学生,他们的人生是怎么样的呢?

我想到自己,想到我身边的朋友。

神的诅咒。

思来想去,我们的情感脉络汇集在一个名词上。

焦躁。

焦虑而不得安宁,浮躁而惶惶不可终日。

焦躁从何而来?

源自,我们找不到自己;我们不像理查德·朱维尔一样,知道自己想做什么;我们一直是被告知要去怎么做,被推着走。

说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吧。

贫富差距在我们这一代急剧扩大。阶级跨越的难度在我们这一代急剧扩大。七十年代的时候,富人和穷人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,但是后来,一小部分人先富了起来。另一部分人,没有那么富。

大多数人没那么幸运,生得一个可以坐吃等死的好家庭。当然,出生在那样的家庭里的孩子,必定会接受到很好的教育,也不会选择坐吃等死的生活方式。

今天想要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了。

江苏2016年初中毕业生人数是六十二万,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三十二万,考上苏州大学需要在省内排名前一万。这所省属211高校的学生是同龄人的前1.6%,他们的本科生毕业平均薪资是5488元。而太仓这样的十八线小县城的房价都已经两万一平。

2019年的新生人口已经降到一千万,中国极有可能在五年之内迎来人口负增长。人口红利的消失必将带来经济的萧条,那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将要面对的危机。

我们焦躁。

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读书。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

然后一路被推着走到了这里,却发现我们仍然很难取得所谓的“成功”。生活,仍然很难。读书学习,到底有没有意义?

然后仔细想想,其实自己什么都不知道,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人,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。

我的大多数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,没有想过自己以后要干什么。我们只是在应试教育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胜出,然后倒下。

有时候我真的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要好好读书。

我开始质疑自己来到这人间的动机。

老师告诉我,我可以多一个选择。工程师可以去做快递员,但是快递员做不了工程师。

冰雪奇缘中有一句台词,“Do the next right thing.”读书就是“the next right thing.”

又或许只是为了让父母满意。

这些都是答案,但都是别人的答案。

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竞争,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,又有着不安于人后的好胜心。当这样的好胜心,说得好听点叫上进,没有被满足的时候,就会产生焦躁。

因为无论如何都有人比你更强。

因为你不能捶过全世界。

平凡一生也是过,精彩一生也是过。

你无法改变时间的长度,一辈子就是一辈子。

就像老太太的一辈子,结束了就是结束了。

许多年后,很可能没有人会再记得你。你的墓碑上写着“王氏先祖”,或是张氏,李氏。然后下面放着你的骨灰盒。那就是你存在过的痕迹。

时间无法改变,在生命的尽头我们会删除所有“差异”,生命本无高低贵贱。

可是生命不是虚无的啊。

那么,你为什么要读书,你为什么要学习?

在这样,哪怕你名列同龄人的前3%,都很难凭借自己的薪资买房的世道下?

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而残酷的社会里?

一开始读书是为了取悦父母,赢得赞誉。

后来我觉得读书并不快乐。你有太多太多的压力要承受,有很多夜里你挑灯夜战而无人知你孤独,你也许很努力但是你的结果并不一定如意。

我为什么要读书?

为了实现我的理想。我所说的理想不是单单“理想大学”这样一个概念,而是真正想去做的事。是你,生来必须为之的使命。

那如果我没有呢?那种名为理想的东西?

是的,你说得对。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非常非常想要去做的事情,知道去从事的事业去成为什么样的人。不是所有人都像赵钢、理查德·朱维尔那样坚定。

你不知道怎么做,那你应该去读书。

因为你将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探索未知的可能性。你懂得了更多的道理,你明白了更多的知识,渐渐地不再会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。然后渐渐地你了解到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,最终你找到了,你的理想。

这不是很浪漫吗?因为,非你不可。

是的,你要读书,不一定为了实现理想,更是为了找到理想。

这是我思考之后的答案。

我仍然不明晓生死之意义,史铁生曾经在地坛思考了十数年找到了答案。在书里,他告诉了我他的答案。但是那不是我的答案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
我也仍然没有找到和我的焦虑泰然处之的方案。我越是学习越是焦虑,因为我不甘于平庸。这是必然存在的情感。

但我并不因为我的那些偶尔有的挫败和恐惧,焦躁,忧愁,烦恼,统而言之负能量的东西,而停下我的脚步。

无知的人不焦虑,因为他什么都不懂。似懂非懂的人焦虑,因为他懂得不够多。

我相信有一天当我们足够智慧,能够洞察世间的迷雾,能辨别黑白是非,通晓万物的道理,那时候我们不会焦虑。我们会得到由衷的快乐。

正如理查德·朱维尔一样,你要有所坚持。哪怕在旁人看来很傻。

如果你有理想,那就坚持理想。如果你没有理想,那就坚持自己。

你来人间一趟,生命必须怒放。

  • Copyright: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. For 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. For non-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.
  • Copyrights © 2020-2024 Rye
  • Visitors: | Views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