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七年

花了很长的时间,看完了MichaelApted导演团队制作的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。有人评价说,在这部影片面前,所有真人秀都不配称为真人秀。

从1964年开始,影片记录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的成长足迹。导演的本意,大概是要彰显英国社会的阶级固化现象。直到2019年,这一系列传奇的纪录片已经跟踪了63年。当年挂着天真无邪笑容的孩子,不可避免地发胖,长了皱纹,秃了头,有了孙辈……甚至有的人已经离世。

Give me a childuntil he is seven,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。

这是贯穿整个影片的一句话。

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负导演所望,几乎没有跳跃出自己父母原来所处的阶级。工人阶级的孩子仍然是工薪阶级,早婚早育、没有接受高等教育;上流社会的孩子即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处于迷茫,也仍然能够保持着高质量的生活水准,得到美满的婚姻。只有两个人例外,一是农二代Nick,他从小喜爱天文,最终进入了牛津大学物理系,并且在美国一所大学担任教授,研究核聚变相关内容;另一个是教师的孩子Neil,他没能考上心仪的牛津大学,并且因为种种原因得了精神疾病。28岁时他流浪在英国的乡野山区,直到42岁时仍然靠着救济金过活。

人的一生太复杂,仅仅花18个小时,我们从影片中看到的其实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小部分。但是这已经足够令人动容了。

大部分人的性格其实在七岁的时候已经确定了,但是人生并不是这样。

被一直认为“逆袭”的Nick在63岁时得了严重的喉癌,而一直被认为是“堕落”的Neil在42岁时当选了议员,得以从政。

我们没有办法预料会发生什么。

世俗的成功观念影响了我们前半生。

在学校中苦读,找一个好工作,赚钱,得到名望、权力……

然而,在人生的中后期,这样的评判标准似乎又有所不同了。

在被问起时,他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。身体健康,家庭圆满,再能够多活几年,这也就够了。

在步履蹒跚的时候,我们终于可以回到原始的自然的生存状态,不再追求过多的物质。在这个阶段,生命本真的和谐得以彰显,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的幸福,认为自己没有虚度一生。

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是社会要我们渴望的东西。

但即使是这样,他们仍说,如果再来一次,也许会去更努力地学习。

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经历,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。

二十岁时的怠惰会带给我们遗憾。

萨拉托夫国立大学团队建立的Codeforces网站,是每一个算法爱好者、程序员都熟知的地方。这里会定期举办算法竞赛,在其中做出题目的多少会转化成分数,进而得到排名。它是几乎所有参加ICPC竞赛的学生的试金石。

苏大ACM-ICPC小队留校的硬要求是大二Codeforces1600分,大三1900分。

我们选择了竞赛,就注定要割舍掉许多东西。因为时差问题,俄罗斯举办的竞赛往往是在中国的半夜才开始,为此我们不得不日夜颠倒。顶着黑眼圈上课,脱发,日渐油腻。

但是也渐渐变得更强了。

在这里付出的时间成本实在太高了,“坚持”变成了最可贵的品质。

我们选择参加ACM,源于热爱,却不得不以毅力为驱动才能坚持下去。大多数的我们,都不够天才。因此不得不付出努力。

他们在踢足球,我们在刷题;他们在打游戏,我们在刷题;他们在谈恋爱,我们在刷题;他们在睡觉,我们还在刷题。

我们这样做会有结果吗?

与真正的天才们的差距如鸿沟般无法跨越,被现实来回摩擦,难解的算法让人头晕脑胀,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决心。

2月18日凌晨1点,悄悄在群里发了张比赛的截图。18届的学长来鼓励我。

他说,坚持到底。

一股暖流于是涌过心头。

我在想,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上,人间是很残酷的。

我们走在不知道有没有结果的路上。寒风凌冽,觉得很冰冷。也许最令人感动的时刻不是最后加冕为王,光芒万丈。因为竞赛注定只有一个冠军。

而是你在仍默默无闻时,有人和你并肩作战,握着你的手,说“我在。”

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遗憾。

  • Copyright: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. For 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. For non-commercial reprints,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.
  • Copyrights © 2020-2024 Rye
  • Visitors: | Views: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